首页

薇薇女王

时间:2025-05-24 11:27:13 作者:哈佛大学称已就美政府对国际学生的禁令提起诉讼 浏览量:10866

  一场关于生物多样性和宝马可持续发展创新的科普盛宴蓄势待发!11月27日,宝马中国携手中国科学技术馆联合举办“建设美丽中国大家说科普沙龙”。宝马中国为公众带来一系列趣味科普:以“润泽湿地,循环共生”为主题的科普展,即将在中国科学技术馆面向公众开展;历时一年与科普大咖星球研究所拍摄的《在中国,遇见最“红”湿地》公益纪录片当天发布。

由宝马与中国科学技术馆联合主办的“润泽湿地,循环共生”科普展即将开展

  湿地与每个人的生活息息相关:中国的湿地涵养了全国可利用淡水资源总量96%的淡水;全球湿地储存了3000亿到6000亿吨碳。如果湿地被破坏,更多的碳将被释放到大气中,加剧全球变暖。

  循环经济与每个人的生活息息相关:自“循环经济”概念于2004年首次写入国家文件算起,中国的循环经济今年恰逢20年。最可持续的经济是循环经济,这是解决气候挑战、资源短缺问题的有效手段。

《在中国,遇见最“红”湿地》公益纪录片

  为了让更多公众亲近大自然、保护大自然,宝马中国与星球研究所携手合作,倾情献上一部公益科普纪录片——《在中国,遇见最“红”湿地》。鸟浪翻飞、大河起舞、大自然壮美画作潮汐树的壮丽景观跃然眼前。关注@宝马集团的社交媒体账号,一键解锁纪录片完整版,一起沉浸在这场视觉盛宴中吧!

“润泽湿地,循环共生”科普展拍照打卡互动区

  还有更精彩的!宝马与中国科技馆精心策划的“润泽湿地,循环共生”科普展即将登陆中国科技馆!这场展览以湿地保护、循环经济主题,用富含艺术气息、互动有趣的方式科普“一手减碳、一手固碳”科普知识,轻松get生物多样性保护与可持续发展的智慧。更重要的是,这是一场完全免费的公益展览哦!展览将于2024年12月中旬至2025年2月在中国科技馆首展,之后还将巡回至杭州、重庆、沈阳等地。诚邀各位生态爱好者、科技迷们共赴这场知识盛宴,一起欣赏生态之美,共同绘制可持续创新的未来蓝图!

“润泽湿地,循环共生”科普展

  三年来,宝马爱心基金连续第三年持续资助辽河口、黄河三角洲国家级自然保护区,并以创新方式吸引更多公众参与生物多样性保护行动中。

华晨宝马总裁兼首席执行官戴鹤轩博士致辞

  华晨宝马总裁兼首席执行官戴鹤轩博士表示:“宝马在中国于2021年率先发起生物多样性保护项目具有引领性、前瞻性。我们以创新的行动成为助力生物多样性保护解决方案的一部分,助力美丽中国建设。宝马始终将可持续发展作为企业战略核心。可持续发展不仅仅意味着‘绿色’,更关乎人与自然和谐相处。一手抓减碳,一手促固碳,一个都不能少!”

宝马爱心基金连续第三年持续资助辽河口、黄河三角洲国家级自然保护区

  由宝马爱心基金资助,2024年BMW美丽家园行动持续支持辽河口国家级自然保护区,资助水体保护、旗舰物种丹顶鹤保护研究,首次为野化放飞的丹顶鹤戴上了“GPS卫星跟踪器”,从此科研人员可以实时照看南北迁徙的丹顶鹤。除此之外,项目资助的“辽河口湿地三宝”宣传片以及《山东黄河三角洲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研学课程手册》也在今年陆续发布,为公众们提供了更多的湿地科普秘籍。

  唯有责任为先才能行稳,唯有长期主义方能致远。宝马持续为中国社会创造价值20载,以企业社会责任作为可持续发展的基石。2005年起,宝马开始践行企业社会责任,20年来持续为中国社会贡献价值。2008年,宝马中国与华晨宝马建立了中国汽车行业内首个企业公益基金-宝马爱心基金,聚焦四大企业社会责任公益项目:BMW中国文化之旅、BMW儿童交通安全训练营、BMW美丽家园行动-生物多样性保护、BMW童悦之家,为中国重大社会议题提供创新解决方案。

【编辑:王超】

展开全文
相关文章
宗庆后祭:企业家、首富、“平民”及其真实的人生

走访活动期间,成都下起了绵绵细雨,这让来自菲律宾、马来西亚、泰国、印度尼西亚等国家存在旱涝灾害困扰的记者们,对水资源监控和治理问题产生了浓厚的兴趣。

韩国市民团体集会抗议福岛第二轮核污染水排海

北京11月22日电 (程伟 关首峰 张博宁)记者今天从国网北京电力获悉,北京绿电碳汇联合服务工作站正式启用。工作站由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(简称北京经开区)、首都电力交易中心和北京绿色交易所共同成立,在国内首次实现市场化用户绿电绿证、碳配额和ESG一体化、全链条服务。

1-10月全国机制纸及纸板产量12993.9万吨

  第三十五条 在教材审核、选用过程中,相关单位和个人应履职尽责,严格执行相关规定。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违反规定干预教材审核和选用。

中国最高法审委会原委员、民一庭原庭长郑学林被逮捕

蓝皮书:新兴国家市场将成中国跨境电商新增长极

“早期的人群随着生存条件和食物等资源,根据环境的适应度选择不停地、远距离地移动,而且这种移动超出我们现代人的想象。”西藏自治区文物保护研究所研究员、副所长夏格旺堆,在一次讲座中如是说。他表示,近年来,随着考古工作的不断推进,大约1万年前的西藏古代遗址不断被发现,而且不少。

相关资讯
热门资讯